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殷双喜
首先,罗一平先生的笔墨是传统的,但绘画的精神和所要表达的气质是现代的。传统水墨中所特有的那种闲适自足的精神状态,就是中国文人画表达的理想生活模式,强调人的生存在于较大的内在满足与快乐。这种情绪的表达并不反对现代化所带来的物质生活上的舒适,而是反对现代化过程中对于个人自由的约束,这种反对,就是他这些作品的现代性所在。
罗一平先生作品的现代性还在于,他的作品有一种速度感,带有表现气质。古代的绘画往往强调一种制作感,需要特定的制作程序。他的画里有很强的“写”的意味,展览名称取名为“远意”,我个人理解“远”是一种怀古之意,是中国传统书画中的一种抒发个人情绪的表现性,这种表现性因为制作性绘画的出现后被弱化了。而从罗一平先生的作品之中我能感受到一种运动的轨迹和心境,还带有一点随意。
一位优秀的中国水墨画家,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用文化连续性观点辩证地了解传统与现代,它对于画家的人文学养和人格品性的要求,似乎更为重要。罗一平先生作为美术史学家、理论家,又担任美术馆馆长及许多重要展览的评审,看得出他的水墨是以学养为基础。
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出,他研究过历代很多画作,在其画作的某些局部上,观众可以看出他读画的感受。他是一个学者,画作里不单纯是他对理论的理解,还体现出他对山水画图像的记忆,一个画家对笔墨感受的拥有永远是最重要的。20世纪的一批画家如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所开创的近现代的中国画艺术形态,与传统的中国画血脉相连,但意味却不大一样。从清代的石涛开始有了画面个性解放的改变,但他仍强调写生的重要,而近现代写生的作用更多在于帮助记忆,创作更多的是主观的提炼。中国传统绘画虽有很强的程式化的东西,但在规范里是有自由的。罗一平先生对于形的理解是让位于对绘画的表现的,通过这个展览,可让今天的画家对于形与神的认识和处理有更深层的体会。
看了罗一平先生这么多的大画,我感觉他没有障碍,他控制画面感觉的能力非常强。他画了以后,我觉得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地方,我觉得罗一平的画里有一种“野”,这个“野”是山野之气;他不像是一个圈养出来的画家,不像是科班训练出来的画家,他有我行我素很自由的东西,他的画像乱皴的柴很硬,山里的杂木很硬,这个硬的东西支撑他,这个真不是很软、很肉的东西,这种硬朗的东西我觉得是好的品质,它能够支撑一个画和一个人的骨架,就是说这个山水有骨有气。
他的画有很快的速度感,这种速度感跟他的草书、行书有关系,有紧张的气息;也让我想到有三个价值观和趋向,一个就是在他的画面中间图象的记忆,这个来自于艺术史,他的画册很有意思,一面是他的绘画作品,另外一面是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读画。我们可以把这两面互为对应,就是传统绘画成为他的底色,一个肌理,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他的画作为对传统绘画的延续和注释。所以我觉得他的画里有艺术史山水画的碎片,对山水图象的一种解读。第二就是对自然景观的记忆,他在福建学画的时候写生,在广东也写生,但是这种写生没有像李可染的几进几出,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写生,所以他也说到宋徽宗久居宫中,没有条件去写生,他写生的条件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他绘画的自然景观究竟有多少?第三个是关于笔墨程式的记忆,这个笔墨源于古代的写生法,他的绘画中间包括水的表现、树的表现,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程式的表现。由于有了这样的基础,才使得这种急就章不至于变为空洞的架式,所以它的绘画对他既往的修养这三种记忆的要求很高,我认为他现在还是处在他的创作发展的初期阶段,他的大模样有了,在他今后的作品中,他是取势,还是取实力,他的价值观导向在哪里?对他来说还是一个未知的去向。
总体来说,我个人觉得画家先学艺术史再画画,或者画画以后学艺术史,这是一个互动过程,并没有一个高下。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之间作为一个图象和文字互动渗透,这里没有打通的话,我以为是一个障碍。很多画家读美术史、读绘画,并不是说画家多读书就有好处,主要是渗透,我觉得对待美术史和绘画的关系,不是一味的开卷有益,要看这个人善不善于开卷和消化,不善于的话,我觉得开卷是有问题的。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