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王宏健
我对罗一平今天在理论上、绘画上上取得的成就,如诸位专家所说的,我为他感到骄傲。但是回过来说他的理论研究,我就必须把师生的感情去掉,看他在绘画、在理论上有多大的成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是我昨天晚上想了半天的问题。大家说他是学者型画家,先是学者,又画了这么多的画,而不被别人知道,他一开始就是科班出生学画,在美院学习的时候,在硕士课程班的时候他就画画,不给人看,他还发明一个技术,他跟我说过,但没让我看,说还申请了专利。他画画很勤奋,但是我以前没看过,他在本科生的时候就有写生素描基本功,他有基础。理论家是否一画画就能画好?很难说,有很多人不会画,让他画他也画不出来。当你感到理论转为绘画的时候,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媒介,把他的观念传达出来,这个要统一,罗一平他有这个能力,再加上他默默地探索。
“远”就是罗一平展览的主要体现的特点。中国山水画讲究高远、深远、平远,而他是意远,意境深远。他形成了自己绘画风貌,别看有的地方像黄宾虹,有的地方像其他画家,但实际上不那么简单,这跟他的经历有关。他是学者,是中国美术史、美术理论的研究者,同时他也是画家,这两者是相互影响和相得益彰的。
他的四本著作中有一本书画山水的叫做《造化与心源》,一个是造化,造化是走出去,到真山真水中去领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不是直接从“造化”转化到画布上或者纸面上,而是给画家的心灵以深刻的感受,然后从心灵对自然造化的感悟、体会、感情等等变成了绘画,这样的画才能够感人,我觉得这样更深刻,西方简单的“再现论”不如中国的造化心源更深刻。
他的废墟、丘壑、瀑布、云彩、山峰,加上他的用笔、用墨、用水好像活了,有了生气,有了生命,动律动感非常强,气韵生动。罗一平的画,刚才说跟学术有关系,他前几年完成了一个大工程研究,以他独到的方法和视角,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了图式的分析。三本书:《中国美术史中的人物图像》、《中国美术史中的山水图像》、《中国美术史中的花鸟图像》,他的创造不是简单地运用中国绘画史时代的特点,用他高见的方式进行构图,他这种方法会给人以启发,首先是他自己得到了很多;第四本写的是国外的《破碎的逻格斯——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中的图像》,这些东西都揉到他后来山水画的创作中。山水画的研究和西方的破碎逻格斯,虽然现代派各派面貌不同,风格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东西,这个东西他抓住了。
对于创作来说,理论和创作实践在罗一平身上是一个衔接的层面,它不可分,不是有了理论就将绘画画面给图解出来,不是这样的,也不是在创造中有了感悟,像古代画家顾恺之也好,都是自己从创作理论中升华的。罗一平不是这样,他是站在绘画史、美术史和美术基本理论的学术制高点上,然后思考绘画。所以他的面貌肯定和其他人不同。我不是抬高他,我是说他的特点和别人不一样。
他的新画册《林泉札记》,“林泉”大概代表的是山水,是他读古代笔记或札记的感想,从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心得体会里是有传统的东西的,从魏晋顾恺之人物画到北宋范宽,将整个历史过程梳理下来后,每幅画都有他自己独特理解,也提出了自己一些理论见解。比如,从自然观和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山水画,他均有自己的看法,即使单单将这部分东西拿出来看,都会是现代独立的、有见地、分量的画论。现在他将对山水画的理解认识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意义就不一样了。
我们说中国历代画家约有几种,一种是宫廷画家,如北宋以前的宫廷画家,画风是很严谨的,还有是文人画家,文人用书画表现自己志重笔墨,还有民间画家、宗教绘画等。不管是什么画家,都有属于它的时代,都有自己的风貌特色。罗一平不一定是刻意去追求,他只是立足于中国千百年来的绘画史来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论认识,然后进行创作,所以他的画作上具有生气,也不完全是写生,而是“造景”、“造境”。是“无我之境”或是“有我之境”,我认为是两者皆有。我看画中都有他自己,他画得像是南方的山,可常常看见画中的密林深处中又露出一种光,或许恰恰体现了画家的一种追求。他的画既有岭南画派传统的很多东西,但是也有很多不同。比如他的笔墨,他的画有很多杂树,我们的江南山水,比如在广东,看一片树非常深、茂密,它是一片高林大木,不像在北方就孤零零的一颗柏树。他画的山和树是南方的景象。画面中的树杂乱却不失秩序,许多画作中的杂树将景深拉得很大,有人把他这种画法总结为“乱柴皴”,他用笔画出的秩序,他的构图有些是张开的,又可以收回来,能做到大开大合,也是艺术家想要追求的东西。
他画的画,有点像古代传统画家,游遍千山、名山、大山,游了以后按照自己感受的真山真水的印象再画出来,这个时候不拘泥于一山、一石、一水、一木,而是整体感强,浑然大气。我猜测他画画是不是因心造境、以情写境,这两种道路都可以,像傅抱石、李可染先生一样在写生中创造新的画派。这就是本雅明说的艺术常常缺少一种灵韵,也就是艺术最光彩的那么一点东西。他的画又带有西方的构成,能看出他绘画的理念。
他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同时又进行宏观的理论兼有微观的理论思考。他这本画册你正面看是画,反过来是文,古代叫论画或者画论,他谈的都是山水画。他写的《林泉札记》,是对郭熙的《林泉高致》的一种致敬。林泉山树画,他一边创作一边读,从文化到背景,他都读,不是简单地评论画画。比如谈到丘壑的时候,怎么经营位置?这个时候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的这几点非常重要,明白了这个再画,就可以很快画好。国画也好、油画也好,要有一气呵成、一泻千里的感觉。所以说他这本书一半是画,后面再看《林泉札记》,体会札记里面就明白画的来龙去脉,他的画里就体现了一些他的观念、一些追求。
当代同时具有理论家与画家两种身份的人真不多。古有顾恺之、郭熙等,现代如傅抱石、潘天寿等。他们在绘画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与自身的修养在一起,相得益彰。罗一平也不是简单看个案的研究,而是整个绘画综合起来,所以看他的艺术需要结合他背后的理论研究著作来理解。因为理解,才能更好地创作。这就不是做一个简单的画匠,是有更深远的追求的。
我想提两点建议,因为他现在还年轻,第一点建议,他的书法写得不错,我认为继续下工夫练,篆书、隶书,好好下工夫研究,多写写,然后结合基本理论。其实他的书法很扎实,他是下了工夫的,但是还要好好研究。第二点,罗一平太忙,我不知道有没有假期,但还是希望他要多匀点时间,到处走一走,不一定写生,到真山真水里面看看。我们经常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要带着问题、带着见解去读,然后要好好琢磨;要多走走,体会可以感受更多的东西,有工夫可以走走长江,可以看江南的美好河山,这样的话肯定会给将来以更大的鼓励。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