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夫仁而且智者,可谓之圣人矣。山水者,圣人之所乐也。圣人何以乐于山水者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水之流行如道体之无穷而无息也。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山之高巍生百物而极瞻视也。今夫乐山水者亦多矣,是乐圣人之所乐也。乐圣人之所乐者乃希圣者也,希圣为贤。圣人含道应物,而贤者澄怀味像,故山水之所作,贤者畅神之事也。日月不没,贤圣之道未息,乃凭人之取用而已,或取于千载之上,或取于千载之下,何所异哉?而有人之不取,是人之自不取,非道息也。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尊道者,人也。无论淑世与季世,何尝无贤圣者作焉?今罗一平先生倡画道于岭南,成学甚众;而于山水画之创作,其心尤孜孜焉,其力尤营营焉。先生博采中西,会通今古,由理论而付诸实践,由学问而蕴为德行。所作山水,远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近师于石涛、八大山人、龚贤、黄宾虹诸家,深得传统文化精神以为体,博采中西绘画技法以为用,陶镕造物以为心象,精研笔墨化现生机,腕下烟霞,纸上芳春,千般灵心,万种生活,实有难以言说者也。
一平先生深知中国绘画技法之根本在于笔墨。造化之神、心源之妙,捨笔墨何以形之哉?故于此尤三致意焉。其用笔沉厚酣凝,正侧并用,或疾或缓,或顿或转,皆以浑厚朴拙出之。中国画之用笔,以含蓄蕴藉为上。雄而不猛,劲而不刻,和而不流,逸而不野,为用笔之正。一平先生尤长于墨法,善于用水。其用墨浑融雅和,干湿并施,浓淡交会,或积或泼,或勾或染,墨气氤氲,大象内蕴,深得墨法三昧。其《复岭悬溜图》,写一岭蜿蜒复叠而上,山腰丛林茂密,一瀑自林间三迭而下;岭头逸出画幅之外,有平台可以登高远眺。初观此幅,似无奇异之处。然此幅之妙,正在平实繁复之美。复岭层叠而上,笔墨或勾或点,层层叠叠中略有变化,犹如音乐之复沓之美。山间之林木和瀑布,又在复沓之小节奏中分出大节奏。其实此画之美不完全在于笔墨之美,而在于画家对生命状态之思考。复岭外以湿墨积染包裹整个山形,似乎山石、土坡、树木、飞瀑均在大气环裹中孕育、生息、轮回。此是一平先生将传统山水画赋予生命审视之哲学阐释,此非山水形貌之自然再现,而是生命思辨之主观表达。然此一内在表达却又于笔墨意趣中悄然隐没,使笔墨之美更富深刻内涵。此便是学者画有别于匠家画之所在也。若无对传统山水之深入把握和重新认识,曷克臻此?此笔墨之所以关乎生命者也。
生命之寓于山水之中,飞潜动植,无不滋焉。画家之笔墨表现,又何者不关乎造化之神耶?然造化神奇,必凭慧心人善取之尔。一平先生深会于此,无论名山大川、閒山野岭,无论烟霭油润、霁月光风,必摄取其神以归。然造化之神奇必与我心之神奇相会,而后造化之神奇为我心之神奇,我心之神奇为造化之神奇。若物我之神奇不会,则我心不知造化之神奇,造化之神奇亦不入于我心。细思此中之妙,其惟一心之所运乎?万化在心,惟用于我。此一平先生之所以善取于造物者也。其作《岩谷幽映图》横卷,以绵凝之线、浑劲之点、淹融之墨写岩谷幽冥、叠嶂岑寂,烟云变灭于其中、变灭于其周,变灭于其侧。山势鄞鄂极其变化而自然和谐,点线墨色各得其用又浑然天成。大象之中生变化,变化之中合大象。在此幅作品中,尤适度于抽象与具象之完美表达。抽象而寓意无穷,具象而微有所指。于若即若离之中生出无限空间,天地万物之造化神奇,深仁博义之我心幽妙,得以自由出入于其中。此一平先生所以深会于大化浑沦者也。
大化浑沦者,美蕴无穷也。体美蕴而无穷者,惟心源之运化乎?心蕴万象,惟当启之开之。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天生万物,惟人最灵。人之所以为灵,以其善学也乎?故人居天地之间,其惟学乎?一平先生邃于学也,我知之矣;然其学之所邃,我或有不知之者也。先生博通中西,贯穿三教,冶之镕之,约为一握。一握之机其名为生,生生而无穷也。故其观物于逍遥之境,或高或广,或巨或微,深之密之,入之出之,无不得心源之妙也。其作《秋山露白图》,以草书之笔写山脚之树,墨线纷披,点画洒落。虽难辨其为草为木,然秋风萧瑟、万木摇落之意已酣然自足。画之左上侧写山势危耸、积石层覆,线墨交融,一片苍浑;而画之右下侧则大片留白,偶以湿墨框廓之。一派秋光岚影、惝怳迷离之致跃然纸上。此莫非元人张翥“露下远山皆落木,风来沧海欲生潮”之意乎?
今观夫一平先生之究心于笔墨、造化、心源也,皆深穷其奥,一以贯之,此何心何力而臻于此耶?其必曰志也。山水会于灵府,贤圣志于心性。贤圣之乐乎山水者,必山水有通于贤圣者也。山水之通于贤圣者,其惟生生无穷之意乎?生生无穷之意之在天地间,惟贤圣者体之深而用之广。吾今乃知一平先生之挈总纲而秉精微,以为山水之作、以为绍述之著、以为教化之成也。今读其山水,可知一平之人矣;知一平之人,可知一平之心矣。知一平之心,可知造化之神矣。吾今又知其笔下之山水者,乃真山水也。真山水者,岂异于真山水哉?真山水者,岂不异于真山水哉?
一平先生,江西高安人,1955生。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出版有《美术信息学》、《美术概论》、《历史与叙事——中国美术史中的人物图像》、《造化与心源——中国美术史中的山水图像》、《语言与图式——中国美术史中的花鸟图像》、《破碎的逻格斯——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中的图像》、《中国画技法全书》等。
二零零七年二月二十日于北京通州梨园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