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罗一平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融合与互渗——第22届亚洲国际艺术展中国参展作品描述

2012-10-23 17:04:3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罗一平
A-A+

  第22届亚洲国际艺术展的主题是——亚洲意象:多样性与变化性的理解,其用意在于揭示亚洲文化的差异与多样性。这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是“亚洲文化”?“亚洲文化”是地理位置上的亚洲?还是经历了持久、稳固的历史演变而导致的共同文化认同方面的亚洲?由于亚洲国家的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的不同,亚洲艺术的艺术实践形态必然不同,“亚洲艺术”能够展现出共同的“亚洲文化”特征吗?我认为,不管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多太,至少在一点上是相同的,这就是20世纪以来,亚洲各国的艺术都面临着西方文化与本国文化、本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与互渗问题。正是在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的碰撞、融合与互渗中,形成了一个可以被亚洲人和西方人认同的“亚洲文化”。

  就中国而言,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吸纳西方文化的启蒙运动,自那以后,西方文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20世纪后期,中国人发现了自身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发现一个国家文化的现代性模式并不仅是西方的现代性,一个国家文化的现代性既是全球文化融合与互渗的体现,更是吸收传统文化的体现。因为,现代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存在点,现代是从传统走出来的,一个国家文化的现代性必定要联系上传统文化的文脉。本次中国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多是以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纸、墨”创作而成的水墨画,而运用“纸、墨”材质表现艺术家自我的文化意识与审美观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体现。

  把水墨画引领到现代的语言体系和现代的表述方式,运用“纸、墨”材质为表现语言,表达现代的生存的方式、现代的经验、现代的感情和现代的叙事,艺术家的目的就是要从传统出发来探索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以及艺术家作为具有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的人的双重身份。从本次参展艺术家的水墨画作品中可见出,艺术家运用传统材质和笔墨语言,并不是在复制传统,反而每一幅作品都在追求一种现代语言表述,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可以说,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对当代文化多样性与变化性的理解,这种理解,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亦包括对西方文化的重新认识。因而,既体现了艺术家融合与互渗传统笔墨语言的努力,也表达了艺术家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的看法,以及对现代经验的陈述。

  方土作品综合地表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他以混沌的墨团和清晰的网线表现了现实社会名利网对现代人心灵与肉体的束缚,混沌的墨团指代着现代人的精神困惑,网线中或显或隐的眼睛则表现了人们企图穿透束缚、走出困惑的企求。作者完全摆脱了传统水墨的束缚,视水墨只是一种媒介,是艺术家实现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为媒介而媒介,于是,传统媒介成为了表现作者对生存关怀的现实关注。

  陈心懋的作品表现了一个现代文人对古典文化的凭吊与追忆。他以汉字和富有文化隐寓或具有象征意味的抽象水墨语言,来构成一个现代文人面对失落历史的追慕与怅惘。满纸迷漫的墨云既象征了历史的深远,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一种琢磨与反思。同时,亦蕴涵了一份沉静与忧郁。

  对李纲而言,水墨媒介对他来说只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在这个文化失语的时代,他以他的语言陈述他所理解的传统精神和当代文化的规则。看他的作品,你会觉得身份的意义大于笔墨的意义。因为,他的作品,不仅在寻找传统材料在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视觉图式,也在寻找自己的灵魂。

  张江舟作品的特点是叙事性,他的叙事语言是将现代人物从传统的笔墨中浮现出来,其着意点并不是现实的叙事或描述,而是意念、记忆、幻想、心理等精神现象的综合。这是一种高级而富有表现力的叙事方式,因而他的叙事总是走出个人的隐秘天地,实现公众的阅读,从而获得个人经验的公共性与形式识读的可能性。

  何维娜的作品也是一种叙事,但这种叙事更接近一个无意识的世界,似乎隐含大量私密的话语,因而,这种叙事性的方式也更具有个人性。

  左正尧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深思熟虑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让人感受到比传统中国画更宽泛的意义。画中那些有着敦煌壁画中飞天姿势的女孩,眼神上下左右飘移,她们在看什么?什么使她们的目光如此不确定?作品下方的绿瓦红墙似乎给我们一些引导: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正因为观看的不确定,故而她们只能飘浮,飘浮在不确定中。作品体现出作者参悟历史与现代的用心。

  张正民把现代知识分子的立场带入水墨画创作过程,用一个精心组织的符号系统和图像系统来叙述外在世界,以揭示都市中人的精神及生存状态。他不以再现的方式处理来自现实的符号,而是将来自现实的图像与符号分解、重构,生成并扩展成为一种新的都市文化符号,以此表现人在城市化这一社会进程中的精神失落性。

  蒋悦是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艺术家,他不仅仅针对传统水墨画时常提出问题,而是根据当代文化的现实时常提出的新的问题,并探寻回答这些问题的水墨画语言。这组作品对当代人的心理状态与生存状态作了相当深入地研究,作者通过对各种个体生活方式及生存状态的揭示,达到了一种文化分析的目的。

  王启明、白明、刘鸣的作品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既他们在关注语言与形式的同时,不把笔墨仅作为表现的手段,而是作为对个人经验的表现和陈述。在他们的绘画中甚至看不到传统的关系,只是通过笔墨的变化、构成的方式,表达了个人的精神状况和情感状况。不尽相同的是,这些艺术家有着各不相同的传统资源与视觉资源,有些从传统的关系演变而来,有些吸收了现代艺术的观念。事实上,这些形式的探索表现出了另一种意义,在主流的中国画日益精致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今天,他们的艺术体现出了对庸俗趣味的拒绝,狂放、冷漠、自由、突变等都是在表面的形式下高扬的人文精神,他们仍然在追问艺术的本质,并以生命的体验来回答这种追问。

  如果把传统作为一个文化的整体来看,我们从陈家冷、尉晓榕、罗一平、蔡拥华等人的作品中看到了对传统文化不同的诠释。

  陈家冷的作品是抒情结构与哲理结构的合一体。在抒情方面,他的作品当得起“梦幻之作”,他充分地运用宣纸本身所特有的性质与特殊的功能,在画面上呈现出一种空灵飘逸的气氛,给自己的作品蒙上了既可说,又言说不尽的神秘色彩。在哲理方面,他以极为简略、疏淡的笔墨,表述了自己的时空观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尉晓榕是中国极有语言灵性的画家,他的作品崇尚自然,独标远致,有着鲜明的魏晋玄学的特征,作品意象既具有“风行雨散”的清爽之美,又具“解衣盘礴”的姿肆放达之美。用明代著名评批家金圣叹的话来说,他是“以鸿钧为心,造化为手,阴阳为笔,万象为墨”,所绘之象,“入得定去,出得定来。”

  罗一平的作品呈现出一个现代文人返回传统的良苦用心。他认为,传统语言在发展到精致化和完美化的时候,也就是表现力最贫乏的时候,一个当代艺术家,如果循此路线,只能永远拜倒在大师脚下重复前人的技艺。但完全舍弃了笔墨,用非水墨的语言图式,水墨绘画则可能失去了自己的本体精神。因此,他返回传统语言的努力实际上是返回重构语言的起点,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在异质的传统上创造比传统绘画更强烈的视觉图式。在蔡拥华的山水绘画中也可见出这种返回传统的用心和努力。

  曹宝泉的作品表现了都市人在商业文化价值观猛烈冲击下无根的浮萍性,以及都市人空虚、迷惑、孤独、寂寞与焦虑的生存感受。他企图以作品对各种个体生活方式及生存状态的揭示,唤起这些人自身灵魂的苏醒和新生。

  邓箭今的作品是以生活化的方式揭示都市人的精神及生存状态。他用一种超现实的梦幻语境来叙述现实世界。与写实性绘画不同,他的再现方式并不是处理来自现实的符号和图像,而是强调从总的意象、本质上去把握现实。因此,他的作品能唤起在人们心灵中最深层面的记忆,这种记忆指示着现代人与传统文化在精神上的内在联系,因而,看他的作品不是对直接生命经验或知识的阅读,而是阅读一种生命意象。

  林飞油画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以自己的观看改变了人们观看与感知“现实”的方式;其二,“现实”事物本身以及“现实”事物的本质特性成为了他任意阐述的工具。如此,他的作品具有张扬的生命力形态和空灵的意象,整体效果弥漫着一种原始巫术的意味。

  江衡与孙晓枫的近作都致力于以卡通形象展开对都市时尚文化的思考,他们作品的语言同而有异,但都是通过单纯、亮丽的色彩,将在商业文化影响下流行的“时尚美女”矫揉造作的姿态和暧昧矫饰的心理状态直观地呈现出来,用夸张的笔调具象地勾勒出这个时代物质与精神崇拜的生动且荒诞的情境,戏谑的语言方式背后隐含的是他对当下生活深刻的关注以及严肃认真的反思。

  雷蒙德•威廉斯指出,文化在我们的时代已转化为表达特定意义与价值的特定生活方式,它不仅存在于艺术与学识中,还存在于制度与日常生活行为中。就此而言,上述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感悟和分析,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在融合与互渗方面的所进行的有效实践,是对特定生活方式和特定文化中隐含于内、彰显于外的意义与价值的分析,其结果是,他们在感受生活的变异及信息时,各自寻觅到了一些切中现实,并合于自我心灵表现的艺术符号和图式,从而,作品也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罗一平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